消毒和滅菌之常用去污劑的性質
消毒和滅菌之常用去污劑的性質
乙醇
乙醇的水溶液最有效的使用濃度約為70%(V/V);但是,濃度<50%和>90%則無效。乙醇在殺菌作用的同時對蛋白質有緩慢輕微的變性作用。然而,乙醇對含脂類病毒是有效的去污劑。在消毒劑的功效試驗中接觸十分鐘是常用的指標。因為乙醇具有高揮發性,去污劑的接觸時間為十分鐘是必須的。因為這個原因,血液耐受病原體標準(文件)不認為乙醇對表面具有有效的去污作用。一般來說異丙醇對植物細菌更有效;乙醇對病毒性成分的殺傷更有效。
甲醛
甲醛作為市售去污劑通常是濃度為37%的福爾馬林液,或是被稱為多聚甲醛的固體聚合物。當主要成分中甲醛含量在5%時是有效的液體去污劑。甲醛在冷藏溫度下的大量失活,其刺激性的氣味和味道,使甲醛溶液在實驗室使用難于進行。從甲醛溶液中產生的蒸汽對建筑物或門等空間環境是有效的去污劑, 但是甲醛蒸汽遇水可在其表面聚合成多聚甲醛,多聚甲醛性質穩定但令人不快。多聚甲醛加熱再聚合能釋放甲醛氣體。當(周圍)空氣中濕度較低時,甲醛氣態釋放少于表面殘余物的聚合和熏蒸時間短于氣態情況。
苯酚
苯酚自身通常不作為一種去污劑而存在。它的氣味稍微有些令人不快和粘稠感,粘的成分會殘留在被處理物的表面。在蒸汽殺菌中這個現象特別明顯。盡管苯酚自身的用途不是很廣,但苯酚的類似物和苯的化合物常用去污劑的基礎。苯化合物對一些病毒,真菌,植物細菌,包括立克次氏體是有效的去污劑。一般來說苯的化合物對細菌孢子無效。
四銨化合物或四銨(物)
試驗和應用了四十多年后, 至今對于四銨物作為去污劑的功效還有很多的爭論。這些陽離子去污劑是很強的表面作用劑和對含脂病毒較有效。四銨物將黏附蛋白質以使溶液稀釋并在蛋白質存在時迅速釋放效力。四銨物趨向成叢微生物時能被諸如肥皂類的陰離子去污劑抑制。它們的優點是無毒,無嗅,穩定,無色,對金屬無腐蝕,和價格不貴。
氯
鹵素對許多微生物有廣泛的去污作用,包括細菌孢子。 氯和蛋白質結合能快速降低溶液中現存的蛋白質濃度。自由的有效氯是作用的因素。它是一個強氧化劑且對金屬有腐蝕性。氯溶液必須被經常更新(現配現用)。氯去污劑中次氯酸鈉是常用的基本物質。
碘酒
碘酒和氯的性質是相同的。用于實驗室的最常用的去污劑組合之一是碘結合物,與 Wescodyne結合可能是最常用的。制造商推薦的Wescodyne稀釋范圍是1.5克/升水-4.5克/升水(即有效碘為25~75ppm)。在這個范圍內的少量自由有效碘能被存在著的無關蛋白迅速吸收。含75 ppm有效碘的(化合物)對表面和水的清潔處理是有效的,但是假如一些相關蛋白存在則實驗就較困難。對于碘結合物如Wescodyne, 按照制造商的說明是危急的。碘結合物的濃度越高則實際作用越低,正如結合了分子后碘就被束縛了一樣。用于洗手和殺孢子劑時,被推薦稀釋成Wescodyne 1~10于50%乙醇中(一種相當好的自身去污劑)。有效碘為1,600 ppm,在這個濃度下所有微生物中與之相關的部分會快速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