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工作的意義
消毒工作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類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在它們的幫助下,人們生存得更健康,生活的更美好。然而,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對人類是有害的,它們或者可使人、動物和植物生病,或者可造成物品和食物腐爛,從而直接危害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或者給人們造成經濟損失。
能夠引起人或動物生病的微生物,我們稱其為病原微生物。在和病原微生物作斗爭中,我們不僅需要殺滅侵入機體內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以便使感染的人或動物恢復健康,而且還應該殺滅或清除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保護人卻免受其感染。這后一個任務是靠消毒來完成的。具體來說,消毒工作有下述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和非傳染病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傳染病有一個活的病原體。這種病原體不僅可以在機體內生長、繁殖、導致人或動物生病,而且還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傳播途徑)不斷地從感染的機體(傳染源)向未感染的機體(易感者)轉移。病原體的這種不斷地轉換宿主的過程,在流行學上被稱為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消毒工作的意義就在于打斷流行過程的連續性,阻止傳染病的傳播,從而保護廣大指戰員和人民群眾免受傳染病病原體的危害。
(二)預防其它疫病
目前分類為傳染病的疫病有100余種,但這并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和與微生物有關的全部疾病。尚有相當一部分由病原微生物本身或其消毒引起的疾病未包括在傳染病之內,例如,外科感染、腫瘤、泌尿系統感染、神經系統感染、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心血管系感染、五官科感染、婦產科感染等。這些疫病雖然沒有明確的傳染來源,但可以確認,疾病因子來自外環境、自身體表或表淺體腔。因此,為了預防這類疾病,對外環境采取經常性的預防性消毒措施,對體表和體腔采取消毒及防腐措施,顯然是非常必要的。當這些疾病發生時,對于病人排出的病原體更應及時徹底地進行消毒。
(三)防止醫院內感染
醫院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又是抵抗力低的人群聚集的場所,而且人們之間還存在一些特殊的接觸方式,故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是比較高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報告,1970~1976年美國醫院內感染的發生率為5.5%,每年發生約200萬人。以每個住院病人發生醫院感染后延長住院7天來算,每年在治療與員內感染上多花費15億美元。西歐國家報告的醫院內感染發生率問4~8%,日本為5~16%。
消毒在預防醫院內感染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果能正確執行醫院消毒法規,堅持做好消毒工作,則可以將醫院內感染的發病率降到較低水平。
(四)消除生物戰劑的污染
在反生物戰中,消毒是消除生物戰劑污染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今后敵人以生物戰劑氣溶膠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情況下,搞好消毒工作對于保障軍民的生命和健康,保護戰斗力,粉碎敵人發動的生物戰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反生物戰的情況下,消毒工作具有不同于平時消毒的特點:因為缺乏理想的檢測方法,往往不能在消毒之前確定戰劑微生物的種類,所以反生物戰消毒必須采用廣譜、高效、速效的消毒劑或物理消毒法;敵人在生產生物戰劑十往往采用抵抗力強的微生物或使用某些保護劑免受破壞,給消毒工作增加了困難;需要消毒的面積廣,對象復雜,因此戰前必須在人力和物力上作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