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管理和消毒滅菌
2009-12-08
醫院感染管理和消毒滅菌
醫院感染又稱為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時尚未發生,也不處于潛伏期,而在住進醫院后發生的感染,包括病人在醫院獲得而于出院后才顯示的感染和醫院工作人員的職業性感染。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自從有了醫院就存在醫院感染問題,但是,科學上認識醫院感染以及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是近代醫學科學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認識,逐步深入解決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許多發達國家已將醫院感染管理作為一門專業,針對在醫療、護理、檢驗活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感染情況,研究分析導致醫院感染的各種危險因素,運用有關的理論和方法,總結醫院感染發生規律,并為減少醫院感染和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性而實施了有組織、有計劃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我國有組織地開展醫院感染研究和管理工作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二十余年來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在組織建設、建章立制、開展監測、學術研究和交流、專業人員培訓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發展。2006年衛生部制定了《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從管理層面進一步明確醫院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方面的責任、義務以及應當遵循的原則,強調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管職責,為維護人民群眾的就醫安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一、醫院感染的管理
醫院感染不可能消滅,但通過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性,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美國醫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預防與控制措施的實施,1/3的醫院感染是可以預防的。2004年第57屆世界衛生大會成立了“患者安全國際聯盟”,該聯盟2005年—2006年的主題為“清潔衛生更安全”,其關注的焦點就是如何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管理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預防、診斷和控制活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制定并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范和工作標準,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防止傳染病病原體、耐藥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傳播。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下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的內容有:
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準,制定本醫院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規章制度并監督實施;根據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要求,使本醫院的建筑設計、重點科室建設的標準、設施和工作流程達到要求;制定本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并對計劃的實施進行考核和評價;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危險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預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責任;制定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及出現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等事件時的控制預案;建立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根據本醫院病原體特點和耐藥現狀,配合藥事管理部門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指導意見;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導實施;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并向有關方面報告;加強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加強傳染病的管理;加強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及時控制,并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對消毒藥械和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器具的有關證明進行審核。
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
1、醫療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術規范,并達到《消毒管理辦法》的要求: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醫療機構使用的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復使用。
2、保證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診療環境條件、無菌操作技術和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符合規定要求,對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
3、嚴格執行隔離技術規范,采用標準預防的原則,根據病原體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制定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工作的具體措施,提供必要的防護物品,正確進行血液體液暴露后的處理。
4、嚴格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加強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和耐藥菌監測。
5、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及時診斷醫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制度,分析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針對導致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預防與控制措施。
6、加強醫院感染暴發的管理,如有確認下列情況: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應當于12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所在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認后,應當于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后,應當在24小時內上報至衛生部。
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進行報告。
三、重點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
1、治療室、處置室、換藥室、注射室
1)室內布局合理,標記明顯。滅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柜,逾期重新滅菌。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3)、注射、針炙等無菌操作用品必須做到一人一套一用一滅菌。
4)、注射、治療時應鋪無菌盤,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溶液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裝。
5)、碘酒、酒精瓶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消毒滅菌2次。常用無菌敷料罐內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否則必須重新滅菌;最好采用小包裝。
6)、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等應按清潔、感染、隔離傷口依次進行操作,特殊感染傷口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漏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
2、產房、母嬰同室、新生兒病房(室)
1)、產房環境及建筑設計要求:布局合理,分區明確,區域之間應有標志。應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室內寬敞明亮,空氣流通,陳設簡單適應;醫務人員進入產房前必須更衣換鞋,戴好帽子、口罩,并按外科洗手要求進行刷手消毒;新生兒出生時用的吸痰管,應一嬰一用一滅菌,吸痰用生理鹽水一嬰一瓶,不能共用;產房每日通風,每日紫外線照射1小時,地面物體表面每日清潔消毒1-2次。
2)、母嬰同室管理要求: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腸炎、皮膚滲出性病灶、多重耐藥菌株攜帶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不得在母嬰室工作;工作人員進入母嬰室前應戴好帽子、口罩,每次護理新生兒前后洗凈雙手。離開時脫去專用著裝;母嬰同室每間應18~20m2,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5.5~6.5m2,每嬰應有1張床位,占地面積不少于0.6~1m2,每個房間不超過3組母嬰床位;母嬰同室每天應開窗通風1~2次,每次15~30min,必要時室內空氣消毒;產婦及新生兒出院后,應進行徹底清潔消毒,紫外線照射被褥60min。每月作空氣和物體表面等的微生物監測;室內嬰兒用品和器械必須是一嬰一用一消毒并固定;產婦哺乳前應洗手,并用酒精棉球擦拭乳頭,若產婦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或病原不明的發燒等癥狀,應根據情況中止哺乳與母嬰同室,以防感染擴散。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及其他傳染病探視者,一律不得入室。
3、手術室
1)、布局合理:三區劃分標志明確,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
2)、手術室的建筑要求:室內地面、墻等均應光滑、平整、無灰塵污垢,便于清洗消毒。
3)、手術器具和用品的滅菌要求:正確的清潔去污、消毒、包裝與裝置;各類器械和用品選擇正確的滅菌方法。
4)、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麻醉用器具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5)、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4、消毒供應室
1)、供應室的建筑及材料選擇:供應室內部嚴格區分工作間及生活間,工作間的同一區域內盡量減少小房間的設置,以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2)、供應室功能區域的劃分:可分為七個功能區域。如:物品回收區、重復使用物品清潔區、物品事物管理區、物品檢查補充區及物品配備包裝區、物品滅菌區、無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保管、無菌物品發放區、工作人員生活區。
3)、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監測
A、工藝監測:每半年報檢1次儀表,并記錄存檔。完美的清洗。恰當的包裝:包裝地應有較高的結凈度;包裝材料或容器清潔干燥,有利于滅菌過程中空氣的排出和蒸汽的穿透,并能防止滅菌后的物品再污染;物品、器械正確包裝。
正確的裝載
滅菌管理要求:滅菌人員必須經專門培訓;滅菌操作程序嚴格按規范執行;滅菌后的物品必須清潔容器運送至無菌物品區存放;無菌物品區存放區要求有較高的潔凈度;所有滅菌的無菌包,都應注明有效期,有效期一過必須重新清洗、包裝、滅菌后方可使用。
B、化學監測:要求每個滅菌包包外化學指示膠帶貼封,指示滅菌包是否進行滅菌(即滅菌過程標志);滅菌包包內放置化學指示物,指示滅菌包是否達滅菌效果(即滅菌效果參考)。監測所用化學指示物須經衛生部批準,并在有效期內使用。
四、消毒滅菌
1、加強管理和培訓,選擇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產品必須獲得省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才能生產銷售和使用;
2、根據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選擇:高度危險性物品必須選擇滅菌劑;中度危險性物品選擇高-中效消毒劑;低度危險性物品選擇去染清潔或低效消毒劑(無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環境和場所不須每天使用消毒劑消毒);
3、根據消毒物品的性質選擇:消毒劑的種類繁多,用途和用法各不相同,殺菌能力和對物品的損壞也有所不同。應根據消毒物品性質選擇消毒效果好,對物品損害小的消毒劑。
4、根據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通過使用說明書可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項;
5、注意監測消毒液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