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甲型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
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消殺科
楊廣嵐
主要內容
甲型(N1H1)流感消毒
院內感染控制
醫務人員個人防護
與甲型(N1H1)流感有關的消毒方案
疫點消毒方案
公共場所的消毒方案
交通工具的消毒方案
一,疫點消毒方案
(一),消毒原則.
(二),終末消毒程序.
(三),對各種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
(一)1,對消毒人員的要求
甲型流感的終末消毒必須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指導下,由掌握有關消毒知識的人員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原則上直接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消毒人員進行終末消毒.
在醫院,對傳染病病人的終末消毒由醫院或病區安排專人進行.
消毒人員開展消毒前應接受培訓,合格后上崗.
(一) 2,消毒范圍與對象
消毒范圍應由流行病學醫師根據有關指征確定.
消毒對象應包括被傳染源排除的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和環境,患者尸體等.
(一) 3,消毒時機
終末消毒有較強的時效性,進行得越及時,越徹底,防疫效果就越好.接到甲型流感的疫情報告后,城市應在6 h內,農村應在12 h內采取消毒措施.
(一) 4,消毒方法的選擇
進行疫點消毒時應首選物理消毒的方法
采用化學消毒的方法時,要注意選擇合格的消毒劑.
說明書和標簽上是否有衛生部的批準文號,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內.并按說明書的內容,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適宜的消毒劑.消毒劑的使用劑量應以使用說明書為準.
(二)終末消毒程序
消毒前:1查,2對,3防護.
消毒時:1開道,2測算,(3采樣),4消毒.
消毒:物表,空氣,污染生活用具,排泄物等要求不同.
消毒后:1清理,(2采樣),3記錄,4囑咐.
消毒人員注意事項:
(三)各種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
二,公共場所的消毒方案---消毒原則
公共場所的預防性措施應以清潔為主,消毒的意義有限.
非甲型流感流行區的公共場所是安全的,平時注意加強通風換氣.不需專門針對甲型流感開展消毒工作.
甲型流感流行區的公共場所除加強通風,保持好環境衛生外需對重點部位以及人員活動頻繁的室內地面消毒.
需要消毒的場所和物品應首選物理消毒的方法,無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學的方法.如進行空氣消毒,應選擇連續的物理消毒方法.
二,公共場所的消毒方案---消毒對象
1.需要日常消毒的場所和物品
賓館,飯店的床單,被罩 浴巾,毛巾;衛生間的馬桶,浴缸;廚房餐廳的餐飲具, 廚具;服務人員的手等以及《公共衛生管理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對于大型公共設施如賓館,商場,超市,影劇院和會議中心等應保證空調系統的供風安全.
二,公共場所的消毒方案---消毒對象
2.需要日常清潔的場所和物品
所有水平的物體表面表面,例如地板,電梯間,柜臺,桌子,椅子,每天至少使用清洗劑和熱水清潔一次.
3.不需要針對甲型流感消毒的場所和物品
空氣,墻面,下水道,書本,試卷.
公共場所的消毒方案---消毒方法
對物體表面:選用清洗,擦拭,噴霧和浸泡.
對食飲具:流通蒸汽,煮沸,遠紅外線消毒碗柜等.
衣服和被褥:勤洗,勤曬,除菌消毒洗衣粉清洗.
如確定公共場所為甲型流感的疫點,應按疫點消毒的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三,交通工具的消毒方案
(一)甲型流感流行地區日常性消毒措施:
1.空氣的消毒與通風 :對飛機,火車和地鐵的空調車廂到港或到站后,應打開所有艙,車門進行通風換氣,必要時,可使用大型電風扇吹風以加大換氣量.對公共汽車,出租車應隨時開窗通風.
2.機艙或車廂內設施的消毒: 對桌,椅,門把手,廁所的馬桶,洗手池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噴霧,擦拭(機艙內僅允許使用此法),消毒作用20-30min.達到作用時間后應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潔的干布擦干,以去除殘留的消毒劑.
3.食飲具的消毒 食飲具的消毒首選物理消毒方法.如,流通蒸汽消毒20min(溫度為100℃);煮沸消毒15 min-30min;亦可選用化學消毒方法,如用有效氯含量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沖洗,空干保存備用.
4.手的消毒 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消毒劑,以供乘客隨時使用.衛生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為0.3~0.5% 碘伏消毒液,含70%乙醇和0.5%醋酸氯己定復配的手消毒液,75%乙醇溶液或70%異丙醇溶液(后三種消毒劑飛機上是否可用待定)擦拭手部1~3分鐘,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在行進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
在飛機,火車等行進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人時,應迅速采取相對隔離措施,將病人轉移到機艙或車箱內循環風的下風口處,其他乘客應距其3排座椅的距離.疑似病人,乘務人員和乘客應立即帶上口罩.
1.疑似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 疑似病人應使用單獨的衛生間,分泌物,排泄物不得直接進入馬桶,應排入單獨的密閉容器內,到達目的地后由專門的消毒清潔人員進行消毒處理.
(二)在行進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
2. 機艙或車廂內設施的消毒 :到達目的地后,立即對機艙或車廂內的桌,椅,門把手,廁所內的馬桶,洗手池等所有表面和機艙內配餐區域的表面進行消毒.
3. 對臥具的消毒: 對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分鐘;不耐熱的毛毯,被褥,可采取過氧乙酸薰蒸消毒.或將被消毒物品置環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溫度為54℃,相對濕度為80%條件下,用環氧乙烷氣體(800mg/L)消毒6小時;或用高壓滅菌蒸汽進行消毒.
(二)在行進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
4.對食飲具的消毒: 疑似病人用過的食飲具,應密封保存,到港后由專門的消毒清潔人員進行消毒處理.一次性使用餐盒可焚燒.可重復使用的餐飲具可用沸水煮沸20分鐘或用蒸鍋流通蒸汽蒸15-30分鐘.
5.對手的消毒: 飛機,車,船的衛生間內應備有洗手消毒劑,以供乘客和乘務人員隨時使用.衛生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為0.3~0.5% 碘伏消毒液擦拭手部1~3分鐘,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在行進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
6.對空氣的消毒
①艙內空氣的消毒 :飛機到港后應對機艙內空氣立即進行消毒,可采用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消毒的方法或按照中國民航的有關規定.
②火車廂,船艙內空氣的消毒 :車,船到達目的地后應立即對車廂,船艙內空氣進行消毒,可采用0.3%-0.5%的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使用氣溶膠噴霧的方法消毒.
③其它交通工具行進中,發現疑似病人時,能停車的應立即停車,將病人送往附近的醫院.護送人員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能停車的應按照上述在乘交通工具行進過程中發現病例時的消毒處理措施的原則處理.
未經消毒的飛機,車,船等不得繼續使用.
醫院內感染控制
(一)病人隔離原則
對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盡早采取住院隔離,確診病例可置同一房間,其余的應置單間隔離.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內活動,原則上禁止探視,不設陪護,與病人相關的診療活動盡量在病區內進行.
(二)醫院的隔離
1,呼吸道感染疾病門診
2,疑似病例病區
3,確診病人病區
(1)已建立負壓病房的醫院可以采取房間隔離
(2)未設負壓病房的醫院應做到以下隔離措施
隔離病區三區劃分流程圖
工作人員清潔休息區
工作人員休息,活動,就餐和生活區
更衣區
半污區(病區)
病區走廊,醫師及護士辦公室
污染區(病室)
疑似病人病室,臨床確診病人病室
消毒墊
脫工作衣,工作褲,
工作鞋,
沖洗手
液體肥皂洗手,流水沖洗
脫隔離頭套,眼鏡,隔離鞋套,一體衣
脫隔離衣,隔離口罩,隔離帽
浸泡消毒
穿隔離衣,戴隔離口罩(N-95),戴隔離帽
戴隔離頭套,眼鏡,穿隔離鞋套,穿一體衣
更衣區
更換工作衣,工作褲,工作鞋
一級防護
1,適用于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2,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
3,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鐘.
二級防護
1,適用于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從病人身上采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體的工作人員,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2,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必須戴醫用防護口罩,每4小時更換1次或感潮濕時更換;穿工作服,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鐘.
4,對病人實施近距離操作時,戴防護眼鏡.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護.
三級防護
1,適用于為病人實施吸痰,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的醫務人員.
2,除按二級防護要求外,還應當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防護用品的標準及使用
防護服:應當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19082-2003.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靜電性,過濾效率和無皮膚刺激性.
防護口罩:應當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03.配有鼻夾,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濕性,濾料的顆粒過濾效率應當不小于95%等.
防護眼鏡或面罩:透亮度好,具有較好的防濺性能.
隔離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
手套 鞋套
使用個人防護用具的原則
個人防護用具可以減少而不是完全消除感染的可能
個人防護用具只有在使用正確時才有效
個人防護用具不能取代洗手等基本衛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