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滅菌隔離制度
消毒滅菌隔離制度
一、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及《傳染病管理法》等法規并達到以下要求:
1、凡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
2、凡接觸皮膚、黏膜的醫療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
3、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復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
二、加強醫院感染重點部門的管理,包括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手術室、供應室、重癥監護室、新生兒病房、產房、內鏡室、血液透析室、導管室、層流室、腸道門診、發熱門診等,并達到以下要求:
1、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要求,對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有相應的措施。
2、各部門對消毒滅菌效果檢測有原始記錄。
3、護理人員能正確掌握控制醫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標準預防、消毒隔離方法。
三、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規范,并達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程進行。
2、消毒隔離制度與相關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確的流程標識。
3、有手衛生規范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凡接觸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進行衛生學洗手,接觸傳染病人按傳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規定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材消毒和滅菌,達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材消毒或滅菌制度、操作常規與合格的標識目錄和可使用范圍(器械、穿刺包、換藥碗、碘酒、酒精瓶、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等),由供應室統一處理。
2、有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對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材消毒和滅菌效果的定期與不定期檢測的原始資料與記錄。
3、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包內有化學指標卡,包外貼3M指示帶。無菌物品專室、專柜存放,每日檢查品名、有效期。無菌包一經打開不超過24小時;鋪無菌盤不超過4小時;無菌干罐持物鉗不超過4小時。
4、對檢測不合格的醫療器械有處理程序和記錄。
五、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進行各項檢測,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整改,并有記錄。
六、護理人員要加強自身防護,在班時必須穿工作衣、褲,著裝整齊;無菌操作時戴口罩、帽子;遵循“標準預防”原則,當接觸血液、體液或損傷之皮膚、黏膜或組織時,均應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則:感染與非感染病人應分室安置,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傳染病和可疑傳染病要按傳染病常規隔離,傳染病人的各類污染物品和排泄物,嚴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則進行處理。
八、病人床單位、布類、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進行終末處理。
九、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區域每日濕式清掃,拖布專用,標識明確,分類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十、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感染性醫療廢棄物置黃色塑料袋內,損傷性廢棄物置硬性容器內,標識清楚、交接登記,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特殊感染性廢棄物放入指定容器中密封,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內。